南京理工大学怎么样南京理工大学学校介绍,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校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图灵教育信息

南京理工大学到底好不好?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高考填报志愿时,这些都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整理好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学校简介等,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学校真实情况,欢迎参考!一、南京理工大学好坏口碑一:学校是科研水平高的学校,师资力量强,历史沉淀丰富,开学后能感受到其军工背景的影响。学校理科教学较多,师资科研力量非常强,就业容易。口碑2:南京理工大学的教学环境包括宿舍环境还不错。在图书馆自习的人也很多。老师都是好人,上课也很认真,学习气氛总的来说还不错。口碑三:这所学校是人文气息很好,很美很和谐的校园,国际商务是我烹饪过来的,课程有点像国际贸易的全英文化,很多课程都是英文,老师都很亲切,可以学习。口碑4:南京理工大学是国内有名的211所学校。学校环境优美,我是化学工程专业,就业面非常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在食品、医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生物产品的研发,还可以从事化学相关仪器的销售,就业可观。口碑5:学校学风很好,老师很负责,如果想学的话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建议可以鼓励理工科学生重点思考。最好的专业可以是机械、电光、材料、化学、计算机模式的识别方向。就业前景总体还算不错,但主要看个人能力,学校平台在江浙沪一带还是可以的。口碑6:学校环境好交通方便,学习氛围好,而且老师同学也比较好。我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专业下的一个分支,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历史还比较长,课程还是很系统的。口碑7:南理军需学校,学校学风很好,风景很好,很多人来这里拍婚纱照。我是电工专业的,这个领域的知识面很广,雇佣面也很广。社会需求、科技进步离不开我们的专业。口碑8: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学校学习氛围浓厚,师资力量雄厚,我主修电子工程和光电技术学院,就读于学校中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一所学院,毕竟理工大是理工科学校,专业就业面广。口碑9: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水平也不错,单位氛围也非常浓厚,最好的专业是机械、国防,还有电光。教师水平也不错,出过几位院士,以后找工作还可以。口碑10: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图书馆每天爆满,从大二到大四可以选择国家省级或校级科研培训,由学校出资,学生可以联系喜爱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做他的项目。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发展前景有三个好因素,就业和创业前景相当可观。以上只是一些网友的评价,但对于南京理工大学如何,我相信已经有了初步的判断。最后祝大家考上心仪的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根据全国排名同学会大学排名数据,南京理工大学全国第37位,武书连大学排名43位,软科大学排名37位,QS大学排名601-650位,U.S.News大学排名602位。大学排名所在地类型运营层次南京理工大学校友会37南京市理工类普通学部、211、双一流南京理工大学武书连43南京市理工类普通学部、211、双一流南京理工大学软科37南京市理工类普通学部、211、双一流南京理工大学QS601-650南京市理工类普通学部、211、双一流南京理工大学U.S.News602南京市理工类普通学部、211、双一流二、南京理工大学概要:南京理工大学隶属于工业信息化部的全国重点大学,位于钟灵毓秀、虎占龙古都南京。学校由1953年创办的新中国军需科技最高学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分建,经过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第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经批准成立研究生院。2011年,“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获得批准。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大学,“武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多多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2018年12月,学校成为工信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大学。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办学理念,坚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校训,弘扬“团结、奉献、求是、创新”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推动社会前进为使命,为党培养英才、为国家铸造利器,围绕陆海空天信融合发展,向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奋勇前进。学校学科种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机械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光电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能源动力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公共事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科学工程学院/格雷特研究院、环境生物工程学院、设计艺术媒体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新能源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等19个专业学院,以及钱学森学院、中法工程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合作社共同组建了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和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两个独立学院。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武器装备、电子和信息、化工和材料三大优势学科群、工程、化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和生态学五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领域世界排名前1%,其中工程进入前1‰。目前,国家重点学科9个,江苏省优势学科6个,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工信部重点学科7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考试专业13个,博士后流动站1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拥有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拥有高级管理者工商管理硕士(EMBA)授予权,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博士学位,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湾学生的招募权。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30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具有教授资格审查权和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查权。现有教职工3400余人,专职教师2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400余人。高层次人才400余人,包括:两院院士22人,外国院士4人,国家级领导人才55人,国家级青年人才64人,“国家级教育名师奖”获奖者3人,“全国创新先锋奖”获奖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4人,国家级、省部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6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7人等。拥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队伍1支,国家级教学队伍5支,教育部创新队伍5支,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队伍3支,国防科技创新队伍11支,江苏创新队伍33支。学校先后入选“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学校教育水平突出,育人成果丰硕。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工程精英和社会骨干人才培养的定位,立足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新要求,德才兼备,求真务实,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精英人才。建校60多年来,累计输送各类高级专业人才近30万人用于国家培养,其中13人当选两院院士。自《十三五规划》以来,荣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5项、中国学位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育成果奖16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成效显著,是全国24所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批的高校之一,是首批“全国创新创业示范经验大学”“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大学”,同时也是“中美青年创客交流中心”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落户高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屡屡取得佳绩,其中,在第十四届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学校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了“挑战杯”。学校科技优势突出,标志性成果不断显现。始终坚持面向国家的重要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在先进发射、光电信息、导航制导、先进材料等科技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